首页 >  专栏 >  节水载体建设  >  正文

守牢节水主阵地 高校节水见真章——黄河流域节水型高校建设提质增效

时间:2024-01-19 来源: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10周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之年。“当前,黄河流域高校节水工作已经到了爬坡过坎、以行动见真章的关键时期。要持续深挖高校节水潜力,提升节水成效,推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黄委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局副局长刘斌说。

推动黄河流域节水型高校建设是打赢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促进流域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全力推动下,黄河流域高校师生节水意识明显增强,节水习惯初步养成,节水型高校建设蹄疾步稳。

搭建流域高校节水交流平台

2023年,节保局在陕西西安召开黄河流域节水型高校建设现场交流会。会议围绕黄河流域节水型高校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与会代表分别介绍了本地区高校节水专项行动推进情况、工作亮点及工作计划,围绕高校节水工作推动过程中的亮点、焦点、难点等作了交流讨论,对黄河流域高校节水抽查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黄委大力推进节水型高校建设,在用水统计上下功夫,掌握用水情况,督促超计划、超定额高校整改提升;在政策支持上出实招,加强与相关部门工作衔接,大力推广合同节水模式,在资金奖补与项目安排上支持节水型高校建设;在宣传引领上做文章,加大高校节水培训和宣传力度,培育校园节水文化,及时宣传总结本地区高校节水的有益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截至2023年年底,黄河流域共建成节水型高校267所,流域内十余所高校入选首批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名单,涉及师生40余万人。

加强流域高校节水工作调研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在非常规水浇灌下,山东师范大学校园内的生态园林展现出别样风姿。

黄委在山东济南深入开展黄河流域高校节水工作调研中发现,山东师范大学强化中水回用,采用“TOT(转让-运营-移交)﹢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对中水站进行升级改造,使中水站日处理能力达到7000立方米,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于所有楼宇的冲厕、校园绿地喷灌等,回用率达100%,实现了校园污水零排放。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为水电“能源大动脉”安装“实监仪”,实现了能源监管由“人盯”向“数管”的转变。自2018年升级扩容改造以来,学校中水站每年处理并回用水量约为185万立方米,既减少了新鲜水消耗,还可每年节省水费约180万元,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黄委为全面落实《黄河流域高校节水专项行动方案》要求,以省区高校用水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流域9省(自治区)高校节水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将“黄河流域高校节水推动情况及其效果”列入主题教育调研课题,并开展多方面的深入调研,对流域内创建难度大的地区进行突出问题调研。

2023年6月,节保局完成甘肃、河南部分高校节水建设情况调研,重点调查了解高校节水专项行动任务落实情况,督促指导地方采取切实措施,规范部分高校计划用水管理,细化部分高校的节水管理举措,强化部分高校的节水型高校创建力度。节保局对流域外先进典型案例进行学习提升调研,组织流域4省(自治区)节水办调研广东、江苏等高校合同节水、再生水利用和节水制度管理情况,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将调研成果转化应用到黄河流域节水实践中。

经过为期半年的调研,调研组认真总结整理,相关论文《黄河流域高校节水推动情况及其效果调研报告》收录于第二届全国节水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论文集。

实施流域高校节水专项行动

青海与辖区黄河流域11所高校进行一对一指导编制建设方案;甘肃将节水型高校建设纳入省级创建示范活动名录;宁夏联合综合执法局等部门全面排查高校取水口,依法整治自备取水口,对省级节水型高校一次性奖补50万元;内蒙古对已建成的节水型高校补助15万元,对节水改造难度大的高校开展调研式督导……一项项进展让节水型高校建设每一步走得踏实稳健。

黄委在2023年节约用水监督检查中,共抽查青海、甘肃、宁夏、陕西、河南等14所高校节水情况,抽查结果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其中,山西将“节水型高校建设”纳入全省“治水监管百日行动”年度专项检查内容,督促学校加快节水型高校建设进度;河南抽取部分高校核查用水统计数据及用水管理情况;山东将高校监督检查情况纳入省教育厅对高校的考核指标体系。

结合黄河流域各省(自治区)水资源特点,节保局向流域省(自治区)发函督促做好黄河流域高校节水专项行动有关任务,收集整理黄河流域高校计划用水管理台账。流域内8省(自治区)联合省教育厅、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印发了高校节水专项行动方案,明任务、分计划、定举措。

“节水小百科——高校节水行动”宣传科普小视频收获众多网友点赞,《有声有色的水科普读物》系列科普图书成为高校第二课堂教材……从线上到线下,从网络专题到实体展板,黄河流域各高校通过多种形式,加大节水宣传,让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传播更广。


责任编辑:王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