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节水型社会建设  >  正文

辽宁:补齐资源性缺水短板 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大连市节水工作成效显著

时间:2024-05-09 来源:辽宁省水利厅

辽宁省大连市,这座坐落在辽东半岛南端、拥有迷人海滨风光的城市,虽然三面临海,却面临着严峻的资源性缺水问题,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412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鉴于此,大连市始终坚持节水优先方针,积极应对水资源紧张状况,致力于构建完善的节水政策体系与管理体系,通过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引导社会各界强化节水意识,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有效助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

在大连市水务工作会议上,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工程的重大突破令人瞩目。该工程作为辽宁省“东水济辽”水资源调配战略的核心部分,被列入国家层面重要规划。工程总投资约176.8亿元,输水管线全长287千米,力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配,有效回应大连市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基础保障。此外,大连市充分利用雨洪资源,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实施引碧入连、引英入连和大伙房水库输水入连等引水工程,形成了覆盖城乡、相互连通的水网格局,极大地提升了城市供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打造坚实有效的节水机制

大连在节水工作中法治先行,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包括《大连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大连市供水用水条例》《大连市节约用水条例》等,并配套制定了有关再生水利用、水源保护、限制排污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为节水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石。

大连在规划中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遵循《大连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稳步推进建设海绵城市,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大连建立起了由水务部门主导,协同住建、发改、财政等多个部门的节水工作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强大节水合力。通过开源与节流并举,大连市于2002年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并在2023年第五次通过复查,持续巩固和深化节水成果。

全民参与节水行动

大连市全方位推行节水理念,无论是大规模的海绵城市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还是微观层面的社区用水管理、居民饮水设施,都体现出了节水的智慧和决心。近年来,大连市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节水工程和单位。其中,大连市深能环保有限公司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采用先进的污水零排放技术,成功实现全厂污水循环利用,被评为“大连市节水型企业”。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则依托BIM技术建立了智能化节水监控平台,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树立了节水型公共机构的新标杆。在白云雁水公园等地,海绵城市理念得到充分应用,通过下凹式绿地、渗透沟、雨水蓄水池、透水铺装等方式,有效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地下水水源的涵养。中海万锦公馆小区采用透水砖铺设路面,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所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每年能节约数万元水费,展现节水型小区的建设成果。

据统计,近三年来,大连市财政在节水领域的投入累计达1.58亿元,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至8.12%,主城区污水处理量高达3.24亿立方米,2023年全市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降至17.7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相较于2020年下降20.7%,节水成效显著。

大连市以水资源的创新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努力补齐资源性缺水短板,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通过节水型城市建设,大连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改善了城市水生态环境,还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升了节水意识和参与度,让节水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依靠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驱动城市发展,大连擘画出一幅绿色低碳、人水和谐的现代化城市蓝图,奋力书写城市节水工作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王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