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农业 >  正文

坚持节水优先促进新时期农业节水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10-07 来源:永修县水利局

新时期,我国给予农业节水工作高度重视,早在1998年,党中央就将节水灌溉作为农业产业改革的重要措施;发展到2011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农业生产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并将其上升到战略部署层面;2019年,我国全面贯彻落实节水行动方案,农业作为用水大户,也要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这也成为我国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的关键所在。尤其近年来,我国在水资源使用方面产生了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并且呈现出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的局面,为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党中央提出节水优先方针,并将其作为我国水治理工作的重要理念。所以,农业产业必须要充分掌握新时期治水工作的新内涵、新任务,并坚持贯彻落实节水优先,促进农业产业节水灌溉向高质量趋势快速发展。

一、新时期农业节水灌溉面临的新形势

(一)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要求农业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

想要促进我国从农业大国快速转变为农业强国,离不开完善经营体系、先进技术装备、坚实供给保障等方面的支持,这就需要我国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建设节水排灌工程,通过引入各种节水设施和设备,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灌溉效率,同时减少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尤其新时期,我国农业产业正在向节约化、现代化趋势发展,只有大力推行智慧灌溉、精准灌溉、高效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才能够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同时,实现节约用水目标。

(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求农业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但人口基数较大,水土资源人均占有率较低。粮食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其生产水平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想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要尽可能提高耕地粮食单产能力,而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则能够有效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可以满足农业生产要求。另外,针对水土资源相对充裕的地区,通过开发水资源、改造节水灌溉工程,还能够扩大水资源灌溉面积,进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三)国家现代化建设,要求农业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发展水平与国家建设情况息息相关,所以在国家现代化发展中,必须给予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相应重视。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坚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想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就要引入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大力兴建节水灌溉工程,并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和机制,切实提高节水灌溉工程的服务能力,使农业灌溉在智慧管理、信息管理约束下稳定运行,进而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夯实基础,并在循序渐进中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步伐。

(四)走文明发展道路,要求农业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

在我国坚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想要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就要协调好生态和节水之间的关系,通过科学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遵循低碳环保原则,引入各种绿色材料和技术在地下水超采、湿地萎缩等区域开展水治理工作,不仅能够加深节水灌溉与生态恢复的融合程度,还能够达到理想的节水效果,进而降低农业生产水资源消耗,为农业产业及生态资源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二、新时期农业节水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改造农村大中型灌区的骨干灌溉工程

在“节水优先”理念引导下,我国农村地区需要重点对大中型灌区渠首、重要输配水工程、病险工程、水源工程、排水建筑等骨干排灌工程进行优化和改造。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这些工程是否具备改造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遵循经济性、科学性基本原则,将传统输水渠道改造成输水管道,以此来提高输水效率,同时减少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和消耗。另外,相关部门想要提高灌区治理水平,还要将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进行统筹规划,使大中型灌区的灌溉设施和生态环境发展规律相融合。

(二)改造小型灌区及大中型灌区的田间工程

大中型灌区的田间工程要与骨干工程同步改造,需要相关部门在掌握农田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开展节水改造工作,将灌区田间工程中的“中梗阻”消除。除了田间工程外,还要给予小型灌区改造相应重视,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渠、沟、田、林、路、草等系统的治理力度。在工程现代化改造过程中,应积极引入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等先进技术,针对旱区需要大力推广和使用水肥一体化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微灌技术、喷灌技术等,一方面减少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提高灌溉效率。针对南方大规模种植水稻的区域,需要积极引进排水沟渠生态治理、水稻节水灌溉等技术,通过协调生态环境和农业产业之间的关系,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三)进一步深化农业节水管理改革

我国农村地区要大力推行灌区精细化管理模式,促进灌区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趋势发展,同时对农业水价进行深化改革,为农村节水灌溉工程稳定运行提供保障,使工程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完善灌区管理设施和用水计量,全面实施灌区用水情况和耗水情况双控策略,对水资源进行定额管理。为了充分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还要建立节水灌溉激励机制,使农民在增强节水意识的同时规范灌溉行为。

三、坚持节水优先促进新时期农业节水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一)完善政策制度,使用水激励和用水约束双管齐下

首先,出台农业节水强制性政策措施和节水指导意见。即相关部门在了解农业灌溉规模的基础上,针对节水行动、用水好水双控制以及节水监督考核,制定刚性政策措施,并构建以水定产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工作开展有据可依。其次。丰富节水灌溉产品,出台节水设备购置补贴政策,政府部门需要适当提高节水设备购置的补贴额度,充分吸引农民群众注意力,使其自愿参与到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中,并自觉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其三,出台节水激励、扶持等政策。让农民群众认识到节水灌溉“有利可图”,这对于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说有积极影响。其四,出台保障节水灌溉工程稳定运行的政策。相关部门需要从工程运维、经费管理、社会服务等保障层面入手,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和管理要求,为节水灌溉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助力。

(二)强化两手发力,加大农业节水投入力度

首先,相关部门在开展灌区改造工程及农田高标准建设工程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确保有足够的资金购置节水灌溉设备、开展后期运维工作,进而充分发挥节水灌溉工程的作用。其二,各级公共财政进一步加大灌区骨干工程的投入力度,通过提高补助的方式为灌区骨干工程改造提供保障。其三,加大小型灌区及大中型田间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投资补助力度。相关部门要从传统根据项目内容提供补助,转变为根据项目结果提供补助,进而有效提高节水效益。其四,在农业集约化生产地区,实施专业管理模式,并加强合同节水工程建设,拓展节水灌溉投资渠道。

(三)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农业节水长期发展

首先,构建多个部门联动管理机制。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使水利、农业等部门高效沟通,共同为灌区现代化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实施出谋划策,为节水灌溉工程长期发展夯实基础。第二,构建节水投资绩效评价反馈机制,全面贯彻落实投资精细化管理模式。第三,针对“机制先行,后建工程”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证制度健全、科学、可行,能够为工程建设活动有条不紊实施提供保障。其四,结合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及农业强国建设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标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达到理想节水效果。其五,实施用水许可制度,确定用水定额标准,并引入先进的用水计量设施,确保农业灌溉用水得到严格管理,尽可能将用水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旦超定额使用则累进加价。其六,构建完善的农业节水服务体系,服务体系包括基层服务和社会服务两个层面,需要通过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方式,使农业生产用水实现链条管理目标,切实提高节水服务综合水平。

(四)创新节水技术,促进农业节水高质量发展

首先,国家要给予农业节水技术研发和创新相应重视,并增加科研经费扶持力度,同时建立产学研相互联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尽快突破节水关键拉脖子技术难关,为农业节水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其二,基于农业生产需求进行重点突破,根据农业生产高效灌溉、节水灌溉、生态保护等要求做好设备和技术研发工作,并快速形成节水技术和设备系列。其三,提高科研成果的转换率,无论高校、农业农村部门还是科研机构,在创新技术和设备的同时,还要加大创新成果分享力度,尽可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其四,深入研究高校水肥调控、节水灌溉制度等试验,通过观测法分析、监测评估、理论研究等方式,为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五)发挥效益驱动,激励农民主动投入节水灌溉工作

首先,需要将农业节水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深度结合到一起,并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推广到农业合作社、集约化生产区、经济作物生产区及种植大户经营区,使农民群众在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灌溉效率,同时减少污染排放。通过节水者利益为节水高质量发展助力。其二,对节水设备进行认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以此来规范市场秩序,使落后企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运作环境下淘汰,让优质企业脱颖而出,如此也可以加快节水技术和设备的革新速度。其三,对农业水权深化改改,探索农业水权跨行业跨区域转让,催化农业节水经济收益提升,充分体现节水的资源价值。

综上所述,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提高农业生产节水灌溉水平,又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所以,我国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农业节水投入力度,创新节水技术和设备,为农业节水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张华生 责任编辑:王盛楠
技术与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