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与文化 >  文化 >  正文

陈潢:人与河流战争的智者

时间:2024-02-28 来源:黄河网

在古代河官背后

大都藏着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他们为治河出谋献策、贡献卓越

陈潢堪称其中的杰出代表

bdupload/image/202402/1709106759216836544.jpg

天上掉下个“诸葛亮”

1671年初春,靳辅升任安徽巡抚。他多么想请一位像诸葛亮那样的隐士高人帮助自己治理安徽,但四处访求,未得其人。

有一天,靳辅在北京偶遇一位儒士,见他身材魁梧、气宇不凡,遂与之交谈。靳辅觉得他的气质与自己心中诸葛亮的气质颇有几分相似,暗道:“找不到孔明,只好找他充数了!”于是,聘他为幕宾。这位儒士就是一代治河奇才陈潢。


靳辅让陈潢教儿子读书,发现他话不离“经世济用”,却对孔孟之道不屑一顾。很快,就到了赴任的日子,靳辅想:“让这位陈先生教孩子读书,肯定会名落孙山,若要带他去安徽,或许能发挥其经世济用之才。”

靳辅带陈潢到安徽走马上任。安徽经济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凋敝不堪。靳辅问陈潢:“如何恢复经济?”陈潢说:“一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流民从事生产;二要请求朝廷豁免田粮,开仓赈济灾民。”

驿站是国家设在交通沿线的接待处,康熙帝很想减少各地驿站不菲的接待费。靳辅问陈潢:“怎么办?”陈潢说:“一要减少不必要的加急奏折;二要减少不必要的巡视检查;三要严禁过往官吏吃拿卡要。”

凤阳府十分贫穷。靳辅问陈潢:“如何借鉴江南经验,改变凤阳面貌?”陈潢说:“兴修水利,施行沟田法,把土地整治成涝可泄水、旱可灌溉的良田。”靳辅在安徽的政绩十分突出,康熙帝决定给他加兵部尚书衔。此时,靳辅不禁慨叹:“陈先生真当世之孔明也!”

bdupload/image/202402/1709106913059363084.png

调查研究是个宝

1677年春,黄淮并涨,黄河、淮河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地区的情景如鱼溃肉烂一般,朝廷上下一片惊慌。就在这时,康熙帝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督。

靳辅萌生急流勇退之意,陈潢急忙登门苦劝,说:“治河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谁,谁不恐惧呢?但天下无不可为之事。我虽是草茅下士,愿助你治河成功!”

靳辅知道陈潢曾溯流而上在西北地区考察黄河,对治河有一套想法,说:“愿闻先生之教。”陈潢说:“黄河的特点是流速大挟沙力强,当务之急是堵口复堤。”靳辅又问:“治河从何处入手呢?”陈潢说:“首先要像当年大禹治水那样进行调查研究,搞清什么是全局问题、什么是局部问题。针对不同问题,分析致患缘由,分出轻重缓急,采取不同措施。”

靳辅茅塞顿开,与陈潢一起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建议。无论绅士还是贫民,不论工匠还是夫役,凡有一言可取、一事可行者,都虚心采纳。他们一边调查研究一边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工程规划设计,等到现场调查结束,规划设计已经基本完成。

1677年夏,靳辅向康熙帝正式提出大修河工方案,史称“日上八疏”。康熙帝掐指算来,从靳辅到任到提出“八疏”只用了3个多月时间,对靳辅愈加信任。从此,靳辅和陈潢走上了共同治河的道路。陈潢十年如一日,不避寒暑、无分昼夜,为大河安澜做出突出贡献,赢得广泛赞誉。

bdupload/image/202402/1709106935781015113.png

五大功先说“翟坝”

根据靳辅记述,陈潢对治河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五大功”上。用靳辅的话说,这5项工程都是“发前人心思之所未及,开微臣智虑之所不能者”。许多人认为工程不可能成功,甚至有人哭劝靳辅停止施工。由此可见,“五大功”之奇。那么,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先从第一大功修翟家坝说起。

明末,潘季驯把洪泽湖视为治河关键,大修洪泽湖大堤(高家堰),把洪泽湖建设成了一座拦蓄淮河清水的平原水库,采用“蓄清刷黄”治河方略,借淮河清水冲刷黄河泥沙。为确保大堤安全,潘季驯在高家堰以南周桥一带没有筑堤,作为天然减水坝。但是,经过几十年大水冲刷,这里的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土石高冈不复存在,成为泄水通道,从而降低了冲刷黄河泥沙的能力。

陈潢经过缜密分析,大胆提出在周桥一带接筑高家堰、修建翟家坝堵塞缺口的方案。这项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提高了“蓄清刷黄”作用。然而,1680年淮河发生特大洪水,洪泽湖区迅速扩大,淹没了位于湖区的明祖陵,气得遗老遗少暴跳如雷,大骂陈潢是“一介小人”。

bdupload/image/202402/1709106978559572606.png

出奇制胜“清水潭”

出自高家堰周桥一带缺口的泄水,汇聚到京杭大运河,日积月累形成一个大潭坑,被称为清水潭。这里是船只必经之地,在此漂没者不计其数,成为京杭大运河上人人害怕的“百慕大”。

靳辅来到清水潭,只见一片汪洋,由于筑起翟家坝,切断了来水,为堵塞运河堤决口创造了条件,但工程用土到哪儿取呢?按照以前的堵口方案,所需工程费高达57万两银子,钱又从哪儿来呢?

靳辅有苦难言,慨叹:“这真是用有限的金钱填无穷的巨壑!”陈潢却说:“我最多用10万两银子就可堵住决口!”接着,说出自己的方案:“清水潭堵口不能采用常规方法,要退后在水浅处施工,环潭而筑,形成一道环形堤防。具体方法:一是运土在近岸水中筑两道堤。二是在堤的两头筑坝,形成一个堤坝围堵的空间,用水车将里边的积水抽干。三是在两堤之间挖土,接着继续筑堤。如此,渐筑渐挖,渐挖渐远,即可在清水潭两岸形成一道环形堤防。”

靳辅按照陈潢的方案组织施工,终于堵住了屡塞屡决的清水潭决口,船只再无漂溺之苦。消息传到北京,康熙帝高兴地提笔写下“永安新河”4个大字。从此,清水潭就改名了。

bdupload/image/202402/1709107036288987540.png

巧夺天工“南运口”

京杭大运河过了淮扬运河(扬州到淮安河段),就进入了“借黄行运”河段,而南运口就是入黄口门。这里是治黄、治淮和治运的难点,因为黄河水位过高就要倒灌淮扬运河。

潘季驯在距黄河不远处修了一座新庄闸作为淮扬运河与黄河之间的控制建筑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黄河倒灌淮扬运河的风险。新庄闸一般不开启,漕船需要上千人搬运(盘坝)往来,每天盘坝而过的漕船最多不过30艘。由于淮扬运河逐年淤高,每年冬天都要组织大批民夫挑挖。

陈潢一有空就来南运口一带调研,终于找到了解决难题的办法。黄河在水位高于洪泽湖时倒灌入湖,从而淤高了清口(洪泽湖出口)。为使湖水能出库刷黄,靳辅组织人员在清口高滩上开挖了4条引河。陈潢突发奇想:“何不在引河上设闸建坝控制出湖水流,再将引河与新庄闸连接起来呢?这样,在湖水位高时开闸泄水,使船只顺着滔滔北注的湖水进入黄河;在黄河水位高时,合理利用闸坝控泄,也可抬高运河水位让船只进入黄河。”陈潢提出的改建南运口方案是水利史上的一个杰作。

在具体设计时,陈潢周密布置了两条并行使用的新运河并新建3座闸以控制流速。由于巧妙地利用黄河淤积形成的地貌,不到4个月改建工程就全部竣工。从此,船只可以扬帆直上过淮入黄,淮扬运河没有了泥沙淤积抬高之忧,老百姓也没有了每年挑挖淮扬运河之苦。

精益求精“挑皂河”

南运口改建工程还没结束,又传来了北运口被淤断的消息。北运口是京杭大运河的出黄口门。当时漕船经过“借黄通运”河段后进入骆马湖,所以北运口又称骆马湖运口。靳辅闻讯,立即带领陈潢赶到位于江苏宿迁县境的北运口。

他俩在周围仔细查勘,终于在宿迁县城西北的皂河集发现了由涝水冲刷形成的一条河道,因土为黑色,故名“皂河”。陈潢大喜,说:“就在这里开挖皂河,打通运道!”靳辅面有难色,说:“此处南患黄河倒灌,北虞山洪暴发,不修堤防,怎么行运?要修堤防,从设计到施工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陈潢胸有成竹地说:“我保证让漕粮按时到京!”

陈潢立下军令状,带人在水中取土,在水中筑堤,挑挖河道,在两岸修筑堤防,堵塞口门30余处,建成3座减水大坝,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工程,使搁浅在骆马湖的漕船一路北上。由于开皂河工程是在漕运紧急情况下修建的,留下了皂河不能抵御黄河倒灌的弊端。陈潢是一个追求完美、责任心非常强的治河专家,这个问题成为了他的“心病”。

陈潢再次来到皂河口,终于找到了皂河不能抵御黄河倒灌的关键原因是皂河与黄河成“丁”字形交叉,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两河的交叉形式改为“人”字形。接着,他组织人员施工,将皂河改道,与黄河交叉形成“人”字形,使两河相比而不相抵。同时,增加皂河的比降,提高流速。复开皂河工程解除了北运口的淤塞之患,也医好了陈潢的“心病”。

心生怜悯“开中河”

“借黄行运”还是“避黄通运”,这是明清时期争论不休的治河问题。漕船在黄河河道逆流而上的艰辛有目共睹,每艘漕船至少需要花40多两银子雇20多个纤夫,要用两个月时间才能走完这段航程。如果遇到风浪,船沉粮失人亡的事故不可避免。陈潢目睹无数黄河纤夫的悲惨命运,心生怜悯,成为“避黄通运”的坚定实践者。

1686年,康熙帝同意在黄河北岸修筑遥堤,防止黄河泛滥。陈潢日夜奔波在工地,缕堤和遥堤之间的运料小河激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他想出一个奇策:“何不将运料小河通而浚之,扩而广之,使之形成上接山东诸山来水、下达大海的运河呢?”

当时,靳辅与康熙帝在是否开下河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所谓开下河就是将今天苏北地区的下河开挖延伸至大海,使该地区的7州、县摆脱大水浸泡的苦难,这是康熙帝在南巡时提出的治河方略。但是,靳辅认为这里是江淮之间最低洼的地区,开下河是劳民伤财的工程。

靳辅与康熙帝之争无异于以卵击石。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决定向康熙帝申请建设新运河,并让陈潢给新运河起个名字。陈潢想了想,道:“我们这条新运河上接山东诸山来水,中可以行运,下可以灌溉下河7州、县田地。若遇到黄淮并涨,可把下河地区的漫水分泄入河,共同归海,就叫‘中河’吧!”善良的陈潢幻想用“中河”来减缓康熙帝对靳辅的猜忌。康熙帝看了靳辅开中河的奏疏,冷笑一声,说:“所费不多,让他做去!”

然而,康熙帝做梦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条花钱不多的中河改变了几百年来漕运的境况。中河工程建成后,漕船出清口、过黄河、进中河、入皂河,一路北上,风浪无阻,纤拽有路,抵达通州的时间缩短了1个月。

就在黄河纤夫无不为建成中河欢欣鼓舞的时候,中河的设计者陈潢已经永远离他们而去。

原来由于大修河工涸出大量土地,陈潢将以前的“沟田法”规划修改套用到了这片新生土地上,将荒地分给流离失所的贫民,帮助他们修建房屋,贷给他们耕牛、种子、农具。无家可归的贫民重返家园的热情高涨,不久就把昔日的水中泽国开垦为千里沃壤。到处炊烟袅袅,遍地麦浪滚滚,一幅太平盛世的图景出现在曾经荒无人烟的地方。但是,豪强劣绅也看上了这块“肥肉”,与贫民的矛盾日益尖锐。他们指使奸民到处告状,矛头指向陈潢。康熙帝怒道:“陈潢,本一介小人,通国尽知!”就这样,为治河立下显赫功劳的陈潢被押入大牢,走完了用治河技术拯救黎民百姓的人生道路。


作者:侯起秀 责任编辑:王盛楠
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