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与文化 >  文化 >  正文

黄河文化建设需抓好“结合”方法论运用

时间:2023-08-08 来源:《中国水利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资源,从黄河文化中汲取发展营养。河南中牟黄河河务局所辖区域具有独特的黄河文化资源优势,有明清时期的黄河故道,有纪念堵塞中牟杨桥决口而立的杨桥河神祠碑,有赵口大堤扒口堵口遗址等。这些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和地域性文化内涵,是开展黄河文化建设的根基。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需要结合“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需要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局,需要结合黄河流域实际,以及黄河保护治理主业,结合基层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抓好“结合”方法论的运用,才能为全面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中牟黄河河务局结合河南黄河辖区仅存的“防汛屋”资源优势,完成“黄河记忆”万滩防汛屋的保护性修复;深入发掘1938年赵口大堤扒口堵口遗址文化,完成赵口防汛抢险技术展示基地建设;结合地域特色,组建了中牟黄河号子表演队伍、讲解员团队,营造了浓厚的中牟黄河文化氛围。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基层河务部门,需要搭建黄河文化建设合作桥梁,整合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团队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地域黄河文化的资源优势,串联沿线黄河文化资源,统筹推进黄河历史文化和黄河保护治理研究,充分展现沿黄地区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魅力。

开拓与时俱进的传承和传播方式,强化科技赋能,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和科技元素,加快黄河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等新型黄河文化项目,讲活黄河历史和当代故事,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去。同时,重视本土黄河文化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加大对精品工程、文创产品、文化项目等优秀创作人员的奖补力度,打造高素质的黄河文化人才团队。

展望未来,黄河文化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黄河文化研究的动态与走向,打破时空概念,融贯古今,结合地域、环境等客观实际,以富有创新性的方法思路、强力措施,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作者:王灵芝 责任编辑:王盛楠
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