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与文化 >  文化 >  正文

黄河之水天上来——探寻大河之源

时间:2023-02-15 来源:青海省博物馆

黄河自古就是古代文人笔下的常客,从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到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再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它催发了最优秀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历史的源头在黄河之滨,而黄河的源头在青海。在这片雄踞世界屋脊的高天厚土上,大自然以其大手笔、大气魄独具匠心,造化出以大为特征的山川风貌,构成了壮美奇绝的生态区域和自然景观。打开中国地图,你会看见黄河的支流犹如一条条的枝蔓,在黄河两岸自由地延伸出去,曲曲折折,穿过高原流过谷地,喧腾奔流在青海高原上,以它丰富的乳汁滋养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养育着两岸勤劳的人民,孕育着灿烂的黄河文化。

bdupload/image/202302/1676269790883050284.jpg

bdupload/image/202302/1676269805284003300.png

阿尼玛卿山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从古至今,中华儿女就一直对黄河源头进行了永不停歇的追溯,并留下了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诗篇,“九曲黄河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们用浪漫瑰丽的想象,对黄河源头做了艺术化的探寻。而事实上,人类对黄河源头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些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均有所记录。

《尚书禹贡》曾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积石”即阿尼玛卿山,也称为大积石山,但这里离黄河源头还有一段距离。《山海经》、《尔雅》有“河出昆仑”的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史记》中有“发源于于阗,东流至盐泽,再潜行地下,南出为河源”的说法。

bdupload/image/202302/1676269840388589264.jpg

隋炀帝杨广是古代历史上唯一到过青海的帝王

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杨广为平定吐谷浑随军亲征至青海境内,并遣使在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设置黄河源郡,表明在隋朝人们已经知道黄河发源于青海果洛及海南地区。

bdupload/image/202302/1676269860060035693.jpg

星宿海

唐太宗贞观九年(636年),为平定吐谷浑叛乱,唐朝大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人率领人马到达今星宿海一带,《新唐书》记载他们“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这里的星宿川指的就是星宿海,而“柏海”,指的就是今天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流域。故唐宋时期,人们便将星宿海作为黄河源头。

bdupload/image/202302/1676269883190428271.jpg

玛多县湖泊群

星宿海,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东与扎陵湖相接,西与黄河源流玛曲相接。玛多县境内河流密集,湖泊众多,共有大小湖泊4000多个,素有千湖之称,境内主要河流有玛曲、江曲、勒那曲、多曲等。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的鄂陵湖、扎陵湖,以及冬格措纳湖、星宿海等著名湖泊均在玛多县。

bdupload/image/202302/1676269899282562131.jpg

扎陵湖

黄河之水行进至星宿海区域,因地势平缓,河面骤然展宽,流速也变缓,四处流淌的河水便使这里形成大片沼泽和众多的湖泊。在这不大的盆地里,星罗棋布着数以百计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泊,登高远眺,这些湖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由此得名。

bdupload/image/202302/1676269923386732299.png

巴颜喀拉山

到了元代,人们开始对黄河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元世祖忽必烈派遣都实等人勘察黄河河源,对星宿海一带作了详细考察。1315年潘昂霄根据都实的调查写成《河源志》一书,明确指出黄河发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约在今巴颜喀拉山附近,虽然元朝对黄河源头的探查还不是特别精确,但是元代所调查的黄河源距离今天黄河实际的正源——巴颜喀拉山约古宗列曲不算很远),并记载“该处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

清康熙年间,康熙帝命拉锡、舒兰探黄河河源。他们到达星宿海,发现星宿海上源还有三条河流,但并未追至源头。清乾隆帝四十七年乾隆帝命门侍卫阿弥达“恭祭河源”,对星宿海上源三条河流进行了实地勘查,并认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黄河源头进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河源勘查队对黄河河源进行了数月勘察,并认定约古宗列曲(玛曲源流段)为黄河正源。

1978年,中央和地方有关科研专业人员对黄河源头和扎陵、鄂陵两湖进行实地勘查,查清在河源地区西部,有3条河流汇入星宿海,它们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专家提出了将卡日曲作为河源的建议。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树立了黄河源标志。1999年10月24日,黄河源碑在巴颜喀拉山北麓的黄河发源地——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玛曲曲果竖立,此碑坐东朝西,面向着黄河的第一股清泉。

bdupload/image/202302/1676269943264012432.jpg

牛头碑全景

为开辟黄河源头的旅游业,1988年9月,玛多县人民政府在措日尕则山(位于鄂陵湖和扎陵湖中间)的顶峰修建了一座“华夏之魂河源牛头碑”。碑身高3米,碑座高2米,均用铜版铸模镶嵌,碑式别致,字体雄浑,纪念碑后题写了藏汉文“黄河源头”字样,象征着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悠久历史和勤劳朴实的品格。纪念碑选择了原始图腾神圣的崇拜物——牛,以其角粗犷、坚韧、有力的造型,概括了我们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

bdupload/image/202302/1676269964498857494.jpg

牛头碑“黄河源头”题字

从古至今,人们对黄河源头进行了持续的不间断的考察,留下了许多历史佳话,也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这些都为黄河源头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和些许神秘色彩。


责任编辑:王盛楠
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