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与文化 >  文化 >  正文

传统文化中的“水”代表什么

时间:2023-01-06 来源:《北京晚报》

水是中华文化中的关键角色。当水被赋予美德时,对水的控制便是道德的掌控。水流的路线也被赋予了正道的意义,一条支流如何流入大海,一条大河如何汇聚成江海,这些自然的意义被延伸至中国的社会规范中,水流汇入正道的行为也融入中国人的道德伦理中。在儒家文化中,水的多变性成为一种隐性的担忧,但同时水的纯洁与活力也被儒家广泛接受,儒家思想认为人的本性为善,后期的引导、教育至关重要,就像水一样,本身是纯洁清澈的,一旦混入了污浊与杂质才会导致污染,儒家的使命则是清除杂质,引导控制水的纯洁。

另一方面,水虽然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水的稳定性却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持久且永恒的稳定,在最低的水平面保持着平静,是水的优良品质,人们通过这一象征寻找到稳定的道德与最低的包容,被动在中国文化中也意味着一种优越的道德和美好品质。水的天性虽然是被动的,但是它的内涵却是积极的。水的适应性强,柔弱易顺从,总是在寻找阻碍最少的路径,所以它几乎是永远不能被打败的。既顺从又保持平稳的能力,道家从中孕育出“无为”的思想。

水在文化上成为中国人的思考对象,现实层面水还成为历代统治者格外重视的政治因素。古代水灾等天灾与政治紧密相连,天人感应是儒家伦理中的重要因素,灾难不光挑战着人类的生存能力,还挑战着古代政权的合法性。

大型水利工程必须有极强的统治力作为依靠,让各个阶层的人放弃阶层利益,去奔着大目标而付出、奉献。古代中国的政治并非一团热火、你死我活,反而是矛盾中藏着合作,没有永远的敌人,在不同目标下必须要灵活变通,这与水的特质息息相关,也是人们在与水的斗争中得到的智慧。


作者:刘奈 责任编辑:王盛楠
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