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与文化 >  文化 >  正文

秦凿灵渠

时间:2021-03-18 来源:中国水利报

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是一条开凿于公元前214年的人工运河,它沟通了湘江与漓江,连接了长江与珠江水系,是世界上至今通航时间最长的运河。

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为何要开凿灵渠?这对灵渠研究者来说,似乎是已经明确了的事。但笔者通过阅读唐兆民先生编著的《灵渠文献粹编》,对当年秦始皇为何要开凿灵渠有了新的认知。

秦始皇因运粮而凿渠

灵渠因运粮而开凿是最直接的说法。古代文献中记载:“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是说秦始皇进攻百越时,史禄“无以转饷”,用军队开凿渠道以运粮。

那么,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使原本与百越作战的秦军转而凿渠呢?从文献中可知,秦并六国后,兵强马壮,所向披靡。这时,秦始皇派五十万秦军南下,本以为可以势如破竹,没想到战事却向着秦军不利的方向发展。秦军在三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紧张的战事状态,导致军需供应不上。秦军分析了当时的状况,认为解决后勤保障是当务之急。

秦军为何会“无以转饷”?以军威平天下的秦军,在并六国的过程中可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拿下岭南视为小菜一碟。然而,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越人不畏强敌,并不与其正面相抵,也不按常规作战,而是充分利用当地的崇山峻岭以及熟悉环境的土族人,钻进了深山老林打持久战。白天,秦军到来时就钻进“丛薄中”;晚上,趁秦军扎营休整时攻击。岭南土族人的顽强抵抗让秦军手足无措,渐渐形成对峙。

长时间的对峙使秦军的后勤补给出现了问题,运输途径亟待解决。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水运。为此,秦军选择了距离湘江最近的漓江支流始安水为连接处,通过在湘江上游的海洋河筑坝引水,开凿渠道与始安水相通,于公元前214年实现通航。

灵渠实现通航后,秦军的后勤补给问题解决,很快便统一了岭南,并设立桂林、南海及象郡。

对于灵渠的贡献,唐兆民先生说:“这长不过数十里的盈盈一水,沟通了湘漓两条河流,在当时用兵期间,便利了运兵转饷,对统一祖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岭南建立郡县之后,又因为它联系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长期以来,对巩固祖国的统一、相互交流和发展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促进民族融合诸方面,都起过重大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铎玉先生基本上也持这一说法,并认为其“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往来,其功甚伟”。二位先生的观点得到广泛认可。

开凿灵渠与统一岭南的初衷

开凿灵渠与统一岭南的初衷是什么?对这一问题,近几十年来很少有人关注。更多的人停留在:秦始皇为统一祖国之宏图,挥师五十万大军进攻岭南受阻,开凿灵渠后,沟通了湘江与漓江,连接了长江与珠江水系,为促进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学者、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灵渠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笔者认为,灵渠在历史上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入地研究与认识。

《史记》中记载:“及至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曰皇帝,主海内之政。……欲肆威海外,乃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又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越人遁逃。旷日持久,粮食绝乏,越人击之,秦兵大败……”

我们从中不难看出,秦始皇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并吞战国,“主海内之政”。同时,为实现“肆威海外”的目的,又派兵北攻胡,南攻百越。灵渠的开通使用,使岭南及沿海一带均在秦始皇的掌控之中。至此,秦始皇“主海内之政”与“肆威海外”两大格局得以实现。所以说,灵渠是秦始皇实现“肆威海外”大略的重要水利工程,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门从此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