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家谈 >  正文

共商节水大计 共议兴水方略

时间:2021-02-22 来源:中国水利报

10月10日,以“节水与社会”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节水论坛在兰州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采取“1个主论坛+5个分论坛”的形式,围绕节水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度节水极限节水的实现途径与对策、节水技术创新与灌区现代化、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水利投融资改革等开展对话交流。本期选取部分嘉宾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实现“四个转变”做好“四个完善”

以农业节水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常委会主任、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会长康绍忠做了题为“科技支撑农业节水化,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的演讲。康绍忠说,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证,水利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农业节水化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康绍忠说,要挖掘作物潜力提高产量,挖掘田间潜力提高效率,挖掘系统潜力提高效能,突破节水成本、土地分散经营、重建设轻管理、缺乏先进实用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试验与监测网络滞后、缺乏基础研究等农业节水化的瓶颈,实现“四个转变”,做好“四个完善”,即由单一节水灌溉技术向与农艺技术相结合转变、由单一高效节水向节水节肥节药一体化转变、由单一节水高产向节水提质高效转变、由重视节水面积数量向重视工程质量和效益转变, 完善节水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完善农业节水试验与用水监测网络、完善农业节水补偿机制、完善节水产品市场准入机制。

康绍忠建议,促进我国农业节水化,一是进一步完善国家农业节水化的管理体制,建立农业节水化行政首长责任制,从制度上保证各级政府对农业节水化的重视。从国家行业管理上进一步理顺农业节水化的管理体制,目前,灌区建设和骨干农田水利工程、农村供水由水利部管理,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由农业农村部管理,不利于农业节水化统一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建议建立全国不同类型农业节水化工程统一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有利于农业节水化的统筹规划实施和整体效率提升。建立农业节水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农业节水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实行针对各级政府一把手的农业节水化问责制,如大旱之年出现严重问题就要对地方政府一把手问责,从制度上保证各级政府对农业节水化建设的重视。

二是建立农业节水化发展基金,形成农业节水化投资收益保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和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多元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农业节水化发展基金,国家把土地出让收益的10%和种粮补贴增量的一部分直接划入,地方政府也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解决农业节水化的历史欠账问题。建立农业节水化投资收益保障机制,调动社会资本投资和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如通过核算和制定政策建立投入最低收益保障;建立农业节水设施固定资产保险,保障投资者利益;采用无息或贴息贷款引导投入;将农民投资投劳股权化与水费征收减免相结合提高积极性等。建立资金统筹协调机制,统一协调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等建设项目实施,依托农田节水化发展综合规划,动态调整工程概算定额,合理提高工程标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进一步推进基层农业节水管理体制改革,打造多要素深度融合的农业节水利益共同体,建立农业节水化综合改革试验区。探索政府-企业-农户协调的农业节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重构农村合作管理机制,强化农民用水户协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协调设施管护。按照农业灌溉用水成本分类核算水价,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分类水价改革措施,充分实现水价在农业节水管理中的杠杆作用。尝试推行代建制,经过规定程序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管理公司,代理建设单位负责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组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政策引导打造包括政府、企业、科研院校、农户、金融、服务、市场、创业者多要素深度融合的农业节水利益共同体,建立不同类型的农业节水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创新农业节水化建设与管护模式。

四是用科技支撑农业节水化,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科学制定国家和区域农业节水中长期发展综合规划,以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出发点,在研究农业生产-水资源-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基础上,依据水平衡和水土资源承载力科学确定节水灌溉工程规模和空间布局,做到适水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加强变化环境下农业用水效率的长期定位观测和科学数据积累,把我国不同典型区的重点灌溉试验站纳入国家重点野外观测研究站管理,实现数据共享,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积极推进适合我国国情和农业现代化需求的灌区现代化,建设节水、生态、智慧、高效、创新型现代灌区,大力发展喷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用水智能量测控与精准灌溉技术。进一步研究农业节水的标准,关注农业节水技术普及与推广,加强农艺节水技术标准化研究,关注大规模区域性节水的生态环境效应监测和评价,研究节水补偿机制和相关激励节水的政策。

探析幸福河内涵要义与指标体系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尚富的演讲主题为“幸福河内涵要义与指标体系探析”,精辟探析了“幸福河”的内涵要义、河湖幸福指数及指标体系、提高河湖幸福指数。

匡尚富指出,“幸福河”是能够维持河流自身健康、支撑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现人水和谐,让流域内人民具有安全感、获得感与满意度的河流,概括来讲,幸福河就是安澜之河、富民之河、宜居之河、生态之河、文化之河。体现在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五个层次。

针对如何评价“幸福河”?匡尚富提出了提出了河湖幸福指数的概念。河湖幸福指数是综合反映河流及湖泊满足人类需求或提供服务、保持自身良好状态的能力与水平的指数,具体由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五维指标定量评价得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23个。同时提出了河流幸福指数(RHI)的计算方法:60分以下是不幸福,60~80分是一般,80~90分是幸福,大于等于90分是很幸福。河流幸福指数还可借鉴国际对幸福指数的确定方法,通过调查公众对所在河流与水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来确定。

怎样打造幸福河?匡尚富以黄河为例,从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健康水生态、先进水文化五个维度分析河湖幸福指数分维状态,围绕新时期治水思路破解建设幸福黄河的实施路径,提出以“规模引导、市场配置、布局优先、生态协同、强度控制”构建“五位一体”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框架;从供水节约向全流域耗水节约转变、从注重“二生节水(生产、生活)” 向“三生节水(生产、生活、生态)” 并重转变、从单纯关注水量节约向节水促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转变;通过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生进行需求侧优化调控;通过完善工程体系、优化配置方案、优化调度管理进行供给侧优化完善;针对黄河源区、河套灌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下游滩区、黄河河口区、干流廊道构建“一廊五区”生态空间格局。

匡尚富说,当前,我国水治理已进入深水区,应以打造“幸福河”为目标指引,按照新时期“十六字”治水思路的要求,积极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通过科学评估河湖的幸福指数,找准各流域和河流主要问题与矛盾,以转变人的涉水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为重点,强化科技创新和机制改革,一河(湖)一策,群策群力,努力将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打造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模式创新

更好推动节水高质量发展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浩宇以“科技模式双驱动,智慧三网兴三农”为主题进行即兴演讲。他表示,大禹节水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更好地推动节水事业高质量发展。

王浩宇介绍了大禹节水20年的发展历程。大禹节水成立于1999年,2009年10月成功登陆创业板,始终专注和致力于全球农业、农村、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和服务,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家农业科技和农业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下辖华北、西北和西南三大区域总部,拥有研究、资本、设计、智造、工程、智慧、农村环境、国际等八大专业板块,具有十分突出的全国布局和全产业链优势。公司以农业科技和农业服务为抓手,全面贯通“三农三水”(农业高效节水、农村污水处理、农民安全饮水)业务领域,积极践行“三网融合”(水网+信息网+服务网)发展理念,可提供从项目规划、投融资方案、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王浩宇重点介绍了大禹节水的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尤其对大禹节水的“灌溉大脑”技术体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大禹节水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创建了企业特有的元谋模式、通辽模式、沙雅模式、利通模式、天津模式,形成了能够承载各方资源、资本、技术,有效连接政府、市场、农户等多元主体,同时满足各方需求,又能有效分配好各方风险、收益与权责的“水网+信息网+服务网”的“三网”深度融合技术和服务平台。“灌溉大脑”技术体系是“三网”深度融合技术和服务平台的中枢指挥系统,“灌溉大脑”通过一系列的“识、测、调、控”,能够建设立体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控制、多维显示的智慧灌区,在灌区复杂、多变的条件下,实现水位变化最小化、流量配置均衡化、效率效益最大化。

王浩宇表示,愿与各级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更广泛开展模式创新方面的探索,发挥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共同为节水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