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农业 >  正文

浙江一公司种菜基本用雨水 节水增效玩出新花样

时间:2021-05-06 来源:浙江省水利厅

为全面实施节水行动,激发全社会节水内生动力,浙江省水利厅、省节约用水办公室组织开展浙江省首批“节水行动十佳实践案例”评选活动,并于近日评选出10个案例为浙江省2021年“节水行动十佳实践案例”。

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企业园区内创新采用“设施节水+模式节水+数字节水”的“三合一”节水技术,通过雨水收集和循环利用、先进节水技术研发、现代数字技术应用,实现了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控制数字化,提升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农产品品质,达到了农业生产降本、提质、增效和清洁排放的效果,为现代设施农业节约用水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这处占地120亩、年产数百万公斤优质果蔬的数字农业基地,在节水增效上玩出了新花样。

走进绿迹公司的温室大棚里,听到棚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基地技术员林柏祥指着头顶的横梁解释:大棚上有雨水回收“神器”。在大棚设计之初,他们就在顶棚凹槽处设置了雨水回收槽。下雨天,雨水顺着坡度流入凹槽,最终通过管道汇流,收集至雨水回收池。

“雨水是我们园区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水源。”公司负责人余魁是这个基地的总设计师。投身农业前,他曾在水利系统工作过14年,对水的利用颇有心得。余魁说,农业用水量大,夏季高峰期有时候每天要用数百吨,如果能把雨水循环利用起来,能省不少水。事实证明,除了极端天气外,这些过滤后的雨水基本能满足基地的生产需要。

棚外毛毛细雨,棚里绿意盎然。不过跟常见的蔬菜不同,这里的菜要么长在钢板上,要么立在三角形的种植架上。“公司全部采用自主研发的种植技术,最大程度实现了高效水肥一体化。”基地管理员晏政说,这里没有传统的土培模式,70亩大棚蔬果主要通过水培、气雾培和沙培种植。

在水培区,掀起种满蒿菜的彩钢板,只见钢板下一根根白净的根须生长茂盛,涓涓细流缓缓而过,汇入地面的浅沟里。晏政介绍,这些流动的液体其实是适合蔬菜生长的营养液,他们的农智云系统监测到蔬菜缺水时,自动灌溉系统就会释放营养液。多余的营养液可通过收集装置回流至营养液池,实现循环利用。

“气雾培和水培的原理一样,不过气雾培更节水。”余魁介绍,这样一个营养液循环流程,除了植物吸收的水分和自然蒸发外,几乎可以实现零浪费。说着,余魁指了指角落里一个半掩着的营养液池,虽然只有七八立方米,但供给一个大棚里的蔬菜绰绰有余,比传统种植模式节水50%以上。

紧接着,来到一个种满辣椒苗的大棚。一脚踩上去才发现地面上不是泥,而是沙,辣椒苗正是长在细沙中。“沙子的通透性好,对水肥的吸收力强。”林柏祥表示,这样的种植模式能减少水肥流失。同时,地面上还全部覆盖了一层黑色地膜,可防止水肥渗进土壤。林柏祥指着立在大棚里的传感器说,之所以能实现精准滴灌,其实是靠藏在沙土、空气、种植架等处的传感器,通过它们监测到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综合分析植物生长情况,再判断是否需要浇水、浇多少。

“按需浇水,只是我们基地数字化农业的一个体现。”余魁介绍,这些节水细节,离不开数据后台这个“大脑”。在这个平台上,基地的气候、种植、生产、农资等数据都集中在一起,经过整理分析,就能作出预判,更科学地生产。


责任编辑:叶星平
技术与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