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农业 >  正文

陕西杨凌:发挥农科优势 探寻节水“金钥匙”

时间:2023-08-29 来源:王缠卫

地上正在试验太阳能移动喷灌技术,地下正在研究节水耕作栽培、节水灌溉技术。8月24日,在杨凌示范区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白色的大棚里先进的滴灌系统和基于该系统发展而来的节水农业,将引领旱区现代农业发展。

2010年6月正式成立的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的跨学院、跨学科,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机构和多学科共享的研究平台,下设作物需水调控、节水耕作栽培、节水灌溉技术、水土资源管理等研究所,经过艰苦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节水农业领域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研究院里,一处模拟玉米种植的根系检测控水试验场格外引人注目,20根3米高的玻璃管有序排列,透过玻璃管,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深度的土层情况,还可以直接观察到作物根系的生长状态。“研究院采用多种测量手段,除了地面上看得见的地膜、灌溉设备,节水抗旱是一项精准研究,内在的机理同样重要,可以有效对比出不同组合下的水利用情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院长蔡焕杰说。

行走试验田里,既有用于地表灌溉的滴灌系统,也有深埋在地下3米的滴灌系统,有的滴灌管道采取压力补偿技术,有的滴灌管道平铺地面。无论哪种系统和技术,水肥都会精确且等量地慢慢渗入作物根部,满足它们的生长需要。研究院还建成了灌溉水力学大厅、土壤水分转化试验场与地下廊道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试验设备。

降水是陕西省陕北黄土高原宝贵的农业可用水资源。蔡焕杰介绍,研究院技术团队主攻陕北雨水集聚深层入渗技术和雨水集蓄水肥一体补灌技术。建造出根域微型中深层立体集雨工程,构建了雨水集聚深层入渗技术,实现当季降水到根区土壤水的直接补给利用,有效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同步缓解了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问题。

在他看来,研究院就是要面向全球,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重点,揭示作物生命健康需水过程,探索水、土、气、生互作机理,建立区域农业高效用水模式,支撑引领旱区现代农业发展。作为每一份子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在生活的点滴之间节约用水,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杨凌示范区的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是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倾力打造的高端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建设有自主创新的智慧温室、7种不同类型日光温室39座,清洁能源中心、二氧化碳生产车间、水肥一体化供应中心等。

进入园区,全自动化垂直农业生产系统展示区,菠菜和生菜依靠设定好的光照与营养液,便可实现无土无日光栽培。“我们所用到的营养液是全年循环使用的,使用过后会进行回收消毒,重新添加营养成分。节水效率能达到92%。”杨凌农科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猛说。

作为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为契机,在良种繁育、智慧农业、耕地保护、节水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创新成果,成功探索出一条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的特色发展道路,杨凌农业科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根发芽,结出了丰硕果实,为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作者: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责任编辑:王盛楠
文创
技术与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