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农业 >  正文

丰收节,探寻河南农业的节水“密码”

时间:2021-09-26 来源:河南日报、河南省节约用水办公室

又是一年丰收节。9月23日,由水利部组织的“节水中国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采访团来豫采访,探寻河南农业丰收的节水“密码”。

河南省中牟县杨桥灌区从兴建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自开灌以来共引水57亿立方米,从以前的灌淤改土到现在的灌溉补源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灌淤改土,雨季水汪汪旱季白茫茫的低洼盐碱地变成了沃野良田,灌区面貌换新颜,大大改善了种植条件,奠定了农业丰产的基础,促进了灌区农村发展。”郑州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玉钊介绍。

近年来,中牟县杨桥灌区年均灌溉面积12万亩左右,通过对灌区干渠田间渠道硬化衬砌等工程措施及管理宣传等非工程措施,灌区干支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5提高到了0.7,年均节约水量逾千万立方米。

河南省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境内水系众多,但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根据水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全省年平均水资源量为403.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05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不足世界人均的1/20,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平均每年用水量约23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约为12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2.8%左右,农业节水增效势在必行。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我省作为粮食核心区,农业用水占比例高,节水潜力大。”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杜晓琳表示,河南省农业生产正从“大水漫灌”向“微喷滴灌”转变。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旱作节水项目建设,示范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灌区水利用效率……在多种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河南省农业节水增效成果显著。

“河南以全国1/70的水资源量,养活了全国1/14的人口,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支撑了全国1/18的经济总量。”省节水办负责人吴越说。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建成高标准农田3120万亩,同步完成国家下达的高效节水建设任务711万亩。全省实施98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53万亩;38处大中型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年新增节水能力9588万立方米,农民灌溉正在由“大水漫灌”向“微喷滴灌”转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601提高至0.616,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呈现出“有效灌溉面积增加、用水量基本保持不变”的发展趋势,河南省粮食产量连续四年超过1300亿斤,水利这一“命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谭勇 责任编辑:王颖
文创
技术与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