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农业 >  正文

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国家财政支持甘肃省疏勒河流域节水改造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纪实

时间:2021-07-15 来源:中国财经报、甘肃省水利厅

在祖国的大西北,是一片片干旱少雨、生态脆弱地区。面对严峻的缺水现实,西北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深度节水、极限节水”的宝贵经验。如今,这种经验正在甘肃省疏勒河流域发扬光大。

疏勒河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发源于祁连山脉西段托勒南山与疏勒南山之间,疏勒河干流全长670公里,流经青海省天峻、甘肃省肃北、玉门、瓜州、敦煌等县市,流域面积4.13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31亿立方米。近年来,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统筹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和灌区节水改造工作,为流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支撑。

指着会议室墙上悬挂的一张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分布图,甘肃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高效节水(滴灌)工程的推广应用,极大地缓解了疏勒河灌区地表水供需紧张的矛盾。同时,高效节水(滴灌)工程的建设应用也改善了农田生态平衡,大大减少了水土环境污染,使得现代科技指导农业生产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产业化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

财政持续发力,农场实现“三变”

疏勒河灌区由昌马、双塔、花海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灌区组成,包括玉门市、瓜州县22个乡镇和甘肃农垦6个国营农场,总灌溉面积134.42万亩,是甘肃省最大的自流灌区。灌区内建有昌马、双塔、赤金峡三座水库,总库容4.72亿立方米,配套建设1100多公里干支渠和4050公里末级渠系,渠道总衬砌率97%以上,形成了蓄、调、灌、排较为完善的水利灌溉系统。

近日,记者走进昌马灌区饮马农场一分场,在整修一新的高标准农田上放眼望去,小麦、玉米、洋葱、花卉等农作物郁郁葱葱,长势良好。国有饮马农场副场长赵富强指着其中一个4300亩的黄洋葱种植基地对记者表示,过去,这里的洋葱年亩均产量为7吨左右。实施节水改造技术之后,亩均用水量比过去减少了45%,亩均产量提高到了9吨左右,最高亩产量达11吨。刨除各项成本开支,每年种植1亩黄洋葱的纯收益可达7000元左右。

赵富强说,得益于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农场的灌溉方式实现了三大变化:一是由过去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二是浇地变成“浇作物”;三是浇水变成“浇营养液”。随着“三大一化”(大农田、大农机、大产业、智慧化水利)的普及推广,农场项目区使用膜下滴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达到了“三节”(节水、节肥、节药)、“三省”(省工、省力、省心)和“三增”(增产、增收、增效)的良好效果。与过去相比,节水40%以上,省肥20%,省药10%,增加土地使用面积7%~10%,亩均增加经济效益30%以上。

国有饮马农场始建于1956年,现有常住人口2900人,占地面积30万亩,可耕面积16万亩,目前种植面积10万亩,包括啤酒花、大麦、小麦、玉米、食葵、白瓜籽、洋葱、孜然、苜蓿等多种农作物,是甘肃省粮、棉、油地主产地。近年来,农场在酒泉市、玉门市政府和疏勒河水资源利用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设各类高效节水(滴灌)项目12个,共计完成高效节水(滴灌)建设总面积7.35万亩,种植使用面积达5.1万亩,目前每年正常投入使用的面积达3.5万亩左右。随着高效节水“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有效地缓解了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同时提高了水肥资源的利用率。

推行阳光水务,让群众安心用水明白缴费

1981年出生的仲志成是玉门市下西号镇塔尔湾村农民,2017年以来流转周边70亩土地,种植花卉、小米、玉米等作物,收益良好。

他结合自己种植经营的30亩花卉经历对记者表示,过去浇灌1亩花卉需要10-12分钟时间,耗水耗时。实施阳光水务智能控制系统之后,每次浇1亩花卉只需7分钟时间,每分钟的水量为18立方米,浇灌1亩用水126立方米。他根据智能卡上显示的浇灌时间和用水量据实缴纳水费,再担心多缴水费,心里很踏实。

疏勒河水资源利用中心规划计划处处长惠磊对记者表示,为了加快疏勒河流域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速流域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转型,疏勒河中心在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流域持续深入推行“阳光水务”,,力打造“阳光灌区”活动。

一是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全流域推行“阳光水务”、建设节水型灌区试点乡镇,强化示范点建设,切实抓好灌区管理工作,使阳光水务循序渐进,逐步形成“示范点带协会、协会带乡镇,乡镇带灌区”的长效机制。通过样板和试点建设,积极探索灌区精细管理与建设的经验和模式,力求在灌区建设与管理上取得新的突破,为全灌区推行“阳光水务”和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和经验。

二是严格落实配水、计量、收费、开票“四到户”和面积、水量、水价、水费、经费“五公开”制度,通过建立了用水明细台账,印制《用水户缴费明白卡》,让群众用明白水,交放心钱。

三是水费收缴进度明显加快。阳光水务的推行,增强了用水、收费的透明度,杜绝了搭车收费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消除了用水户与水管部门的“隔心墙”,架通了与灌区群众的“连心桥”,提高了群众缴费积极性,水费进度明显加快,水费收入逐年增加。

建设现代灌区,促进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疏勒河水资源利用中心副主任马乐平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心由承担疏勒河世行项目建设任务的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建设管理局与原酒泉市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合并而成。近年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国家财政大力支持,中心把建设现代化灌区的目标落到地上,为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与保障。

——供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疏勒河灌区建有昌马渠首、昌马总干渠、双塔水库、赤金峡水库等一批水利工程,形成了灌区水利基础设施的基本框架。通过实施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建成了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昌马水库,搬迁安置甘肃省11个国家级贫困县移民7.5万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4.42万亩。2011年以来实施总投资12.03亿元的《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目前完成灌区节水改造面积102.78万亩,改造干支渠411公里、建筑物1236座,恢复与归束河道90.01公里。近年来,国家又先后投资6.4亿元资金实施了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一大批水利工程项目,流域供水保障能力极大提高。

——灌区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疏勒河灌区现有4个基层管理处、25个管理所(站)、56个管理段、104个农民用水者协会,通过强化调度运行,落实管控标准,形成了从“源头”到“地头”统一管理的水资源管理模式。通过实施《敦煌规划》节水改造项目,建成大田常规节水面积107万亩,新建3个万亩常规节水示范区和1个高效节水示范区。

——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疏勒河灌区建成了灌区信息化系统,基本实现了对水库联合调度、地下水监测与分析、闸门自动监控、灌溉信息采集与调度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推广“互联网+水务”,实现了“一张图、一个库、一门户、一平台、一张网”的信息管控平台,全灌区农田灌溉用水实现了自动观测、自动传输、自动存储以及电脑、手机APP终端查阅水情功能。筹资495万元实施了昌马新旧总干渠及梯级电站引水渠安全巡查系统建设项目,可实时查询75公里总干渠和梯级电站引水渠的现地视频及图像,管理人员不用到现场就可以实现渠道的安全巡查。投资1200万元实施了基层单位安防系统建设项目,56个管理所(段)实现了值班和冬季停水期间“无人值守”。

马乐平表示,未来,中心将立足“生态良好”,紧盯“资源节约”,围绕“设施完善”,着眼“惠及民生”,紧扣“流域和谐”,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水利保障。


作者:李存才、孟辉、魏宇翔 责任编辑:王颖
技术与产品